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◎记者 柴刘斌 温婷
2月20日,国务院以“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,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”为主题,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。会议提出,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,用好我国应用场景丰富、技术迭代能力强等优势,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推广,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。
“今天,我们最新款的智能眼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体验,还有一些专业人士询问了技术参数和功能细节。市场对智能眼镜有超乎想象的兴趣。”2月20日,雷神科技创新产品事业部产品经理陈炳权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,公司智能眼镜等多款终端产品在中国(上海)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受到消费者欢迎。
2月19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(简称“中国信通院”)宣布,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,并首发Ray-Ban Meta 智能眼镜测试报告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,有业内人士认为,该报告及标准的发布有望解决行业目前“野蛮生长”阶段的问题,为AI(人工智能)眼镜的产业化发展铺平道路。
随着中国信通院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,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入局AI眼镜赛道,叠加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赋能,AR(增强现实)及VR(虚拟现实)产业是否将迎来破局?AI眼镜产业链又将面临哪些新机遇?
标杆引领 行业走向规范发展
“野蛮生长”的AI眼镜行业亟须制定相关标准,使行业回归到规范发展的道路上。
2月19日,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,并首发Ray-Ban Meta 智能眼镜测试报告。中国信通院表示,此举旨在为AI眼镜行业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指标,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标准化进程,促进行业生态良性可持续发展。
“公司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测试,它对行业意义重大,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和规范。”雷神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这是机遇也是挑战,有助于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,也有利于解决行业质量参差问题,推动产业化发展。
具体来看,此次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联合S–Dream Lab,从基本配置、音频、图像、防抖、交互、续航、安全隐私7个模块、超60个测试项,对Ray-Ban MetaWayfarer智能眼镜的主要使用场景和功能进行全面、客观的功能、性能、可用性和可靠性测试。
巨头入场 “百镜大战”一触即发
在业界看来,头部企业的入局才能扩大智能眼镜市场的量级。
2024年年末,百度、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跑步入场。苹果内部推进代号为“Atlas”的AI眼镜项目、Meta计划最早于2025年为其Ray-Ban智能眼镜添加显示屏等国际科技巨头布局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“百镜大战”已然拉开帷幕。Ray-Ban Meta智能眼镜实现百万级别销售的消息,又为市场添了一把火。
纵观国内市场,多家公司正积极推进AI眼镜的销售计划。中国电信公布研发的AI智能眼镜产品最快将于今年5月正式面市;小度AI眼镜此前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面市;AI+AR眼镜Rokid Glasses预告今年第二季度开售。
据了解,小度AI眼镜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的产研调试中。“AI眼镜作为人类的第一视角设备,其捕捉视觉、声音、位置等信息的能力,将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延伸,也一定会成为更高效、便捷的人机交互入口,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。”小度科技CEO李莹此前介绍称。
小米智能眼镜似乎也“呼之欲出”。此前,小米已获得多项眼镜相关专利。2月6日,小米多年前注册的“小米眼镜”官方微博被误认为新上线的乌龙事件,引发市场对于小米眼镜的猜测。东吴证券研报认为,小米AI眼镜落地有望开启AI眼镜降本之路,将AI眼镜推向更多消费层级客群。
从行业发展来看,大模型企业与智能眼镜企业的合作已成为一大趋势。目前,除了小度眼镜搭载了百度自己研制的文心一言大模型,雷鸟创新和Rokid都相继携手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。其中,通义系列大模型为雷鸟AI眼镜提供独家定制,这将大幅提升雷鸟眼镜的多模态AI交互能力,带来高响应、低延迟、高质量的优异表现。
技术突破 催化产业链爆发
XREAL创始人徐驰曾对记者表示,为了实现AI眼镜的长期价值,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中平衡硬件优化与AI大模型的研发。根据目前行业发展,在AI眼镜的研发过程中,70%的精力应集中于AI大模型的优化,以增强设备的情境理解和个性化服务;30%则应专注硬件优化,包括低功耗芯片、光学模组的轻量化与舒适度提升。
在他看来,大模型与硬件需深度协同,形成“软硬件一体化”的技术闭环,才能实现“随时陪伴、共享视角、实时辅助”的产品愿景。
伴随着DeepSeek的入局,行业已然发生改变。
天风证券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孔蓉对记者表示,DeepSeek采用开源模式,极大降低了企业接入和使用的门槛。其低廉的价格,大幅削减了企业的开发应用成本,为AI应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。当市场中涌现出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AI应用时,总有几个会脱颖而出,进而如同催化剂一般,加速AI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当前,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推动了AI眼镜的发展,而AI眼镜未来必将走向带有近眼显示功能的AR眼镜,通过近眼显示实现人与现实场景的交互。这是水晶光电董事长林敏等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。
从技术构成看,AR眼镜的技术支撑主要集中在芯片、光学显示、算法和软件层面。其中,芯片技术作为AR设备独立处理实时计算的“大脑”,是推动下一代空间计算技术的核心引擎。光学显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中一项新兴的技术,其创新决定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可持续性。
随着AI和AR眼镜的市场逐步打开,芯片、传感器、光学显示等产业链公司已纷纷加快技术与产品布局。
泰凌微近期发布了基于两款芯片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发展平台TLEdgeAI-DK。在泰凌微副总经理、COO金海鹏看来,DeepSeek推动端侧AI成本降低,使整个端侧AI市场需求增长,从而将带动端侧AI芯片公司的市场拓展。
水晶光电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,AR眼镜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,公司看好反射光波导方案未来在AR显示上的市场潜力。公司在反射光波导方案上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和客户卡位,将积极推动“一号工程”的技术开发进程,争取抓住市场机遇。
标签: